
学生会是高校中要紧的学生组织,高校的学生干部一直都是充满热情、勇担责任的形象。自从中国人民大学习政治系副教授陈伟质疑高校学生会的文章发表后,社会对高校学生会的非议此起彼伏。为此,西南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作了有关调查——
据媒体报道,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3600名大一学生,近2000人报名参加校级学生干部竞聘。西南交通大学3000名新生报名角逐60个学生会职位。有学生坦言进学生会的困难程度堪比找工作。
3000人报名竞聘录取比率仅为2%的学生会职位,可见学生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问起加入学生会的动机,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在随机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回答就是——“加入学生会,可以训练我们的交际能力,多交朋友,积累人脉”。“健全我们的性格,提高管理能力”……
相比新生五花八门的入会动机,“老生”们对加入学生会则有了些功利色彩。“加入学生会可以在期末的综合评测中加分。”重庆某高校王易说。
据调查发现,学生会成员的比率中,大一学生占绝大部分,大二学生次之,而大3、大四学生中除主席、部长等职务以外,仍旧待在“干事”职位上就极少了。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的周南说:“大3、大四学生大多筹备考研、找工作,时间有限。”
比起本科学生会招新时的热门,研究生会的招新则相对冷清。电子科技大学某学院研究生会招新点前,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该院研究生会主席周亮介绍:“由于就业重压及阅历的增加,研究生们对一些校外职业更热衷,投入的热情也更大。”
担任某高校团委书记的阮建儒表示,一些学生误解了学生会的职能,致使入会动机有的偏差。学生会是指学生我们的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是所有为学生服务。
遭遇不同声音
一方面是大学新生入学后迫切想加入学生会,其次是有人对高校学生会持不认可见,导致这两种看上去相互矛盾现象是什么原因什么呢?
南京大学大三学生姜超表示,现在高校学生会最需要改革的就是选拔机制。
对此,有专家指出,学生干部要代表学生权益,应该走民主选举路线。假如学生干部并非真的意义上“民选”出来的,如此产生的学生会,对学生们所起的是“反教育”用途。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学生干部的个人形象的官僚化也是遭受不同声音是什么原因之一。
“在一些高校里,少部分学生干部进入学生会后,就当起了‘同学官’,忽略了同学间平等的交流与交流,不主动倾听同学的心声,如此的学生干部是得不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的。”成都某高校的校团委书记说。
“跟着老师的想法走,有时比自己盲目革新更容易得到一定,活动也更能得到学校的支持。”四川某高校学生会干事周传闻:“大学生实践经验缺少,设计的活动策略不排除因缺少可行性等问题被否定的状况。因此,一些学生干部遇见活动时,沿着旧有模式设计策略。久而久之,缺少自主性,丧失独立考虑的能力,也成了一些学生会干部的通病。
是为学生服务的
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在学生会奋斗过的“学生”,对学生会的工作历程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学生会,是一种情结。或许会偶尔抱怨,或许会想过离开。假如真的离开了呢?会感觉失落吗?假如其他人说它不好,你会反驳吗?可能它就像已经注入到你血液中的针剂,不论你已经离开,或马上离开,或仍在为之奋斗着,它一定会丰富你的大学生活。所以,请珍惜。”在蒋海峰的互联网日志里有篇题为《大学里,有一种情结叫学生会》,以此纪念自己在西南石油大学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历程。
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的重庆某高校学生高明说,假如重新抉择,他还会加入学生会。“在学生会工作的日子里,不只服务了同学,得到了同学的一定,也使我们的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学生会中,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干部是认真负责、热情服务的学生干部。他们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可以真诚为集体和别人服务,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湖北某高校的校团委书记程丽说。
“在学生会工作,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性质中,大家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组织推行各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同学以主人翁的姿态,一同关心、参与学校的建设。而这类也是学生会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北京某高校学生会主席赵明宇说。
曾担任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张宇峰说:“其实一个称职的学生会干部是很辛苦的。当其他同学早早进入梦乡的时候,大家还在为第二天的活动熬夜。学生会的本质是为学生服务的机构。”
张宇峰说,当学生会主席的历程,让他变得愈加小心、谦虚。在复杂而琐碎的学生工作中他愈加了解:所有些认同都来自脚踏实地的工作。
有专家指出,在现在高校学生会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应该看到大家的学生干部主流是好的,一方面大家要正视问题,但也千万不可以一概而论,一叶障目。
著名媒体评论人汤嘉琛觉得,学生会只不过现实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近年间高校学生会组织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其实都是现实社会价值变迁的镜照。现实社会什么样,高校就是什么样,高校的学生会也就什么样。大学教育归根结底是一个习得经验的过程,无论是学生会组织森严而死板的韦伯式科层制构造,还是学生会干部表现出的功利价值观,无外乎都是现实社会的生动缩影。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五四”时期,国内第一个正式的学生会组织诞生于清华大学,其主要活动是引导年轻人学生拓展反帝运动和爱国学生运动,在非常长时期内都是培养年轻人领袖的摇篮。在海外一些大学里,学生会是一个民选机构,代表学生的权益。现在国内的不少高校中,也开始尝试学生会公选,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名学生会成员,这种选举非常不错地维护了学生的权益。
现在,已有中山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采取公选的方法进行选拔学生会干部。“公开透明”是学生干部公选的特征:所有通知上网;所有报名者公示;笔试成绩公示;面试过程对学生开放,感兴趣的均可旁听;每一个学生都有投票权;面试成绩公示;胜出学生名单公示……
“改革学生干部的选拔方法,就是要打破学生干部由老师任命的模式”。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铁岩觉得,重庆大学对学生干部选拔规范的尝试,是对高校学生会组织更好地运行及发挥用途的一种促进。
更有专家指出,作为学生会主管部门应发挥的是方向上的导向,而不是介入学生会或者学生社团直接参与其运作,目前非常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重视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西南石油大学在学生班长工作平台上启动了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并同期举办班长工作平台,对学生干部进行分批、分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班级团队建设、班级学风建设、班级管理、大学生素质建设等。“从培训成效来看,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管理、表达、交流等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还让学生了解学生会的本质是为所有同学服务的。”该校学工部负责人说。
国内中长期教育进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大学规范。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怎么样通过学生组织的建设,培养更多有公民意识、有强烈社会责任心的学生,这个课题值得全社会一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