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很倔强,小小年龄就主意非常大。在他半岁前,我与他进行过多次正面交锋,结果都是我败下阵来。总结教训,我认识到对待孩子要有方案,也认识到培养孩子明是非、肯合作的重要程度。
朋友携带一岁多的女儿来玩,小家伙有个爱好-摔东西,只须她的小手够得着的东西,抓起就往地上扔,然后高兴地“咯咯”笑个不停。大大家则忙不迭地抢在她前面保护易碎品。小家伙纯真无邪烂漫,无可厚非。然而那一刻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绝对不能让他这么任性。目前我的儿子乐乐已经16个月,每次带他出去聚会,朋友们一直赞叹不已。照看他的阿姨也由衷地说:乐乐真的非常懂事。我真为他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欣慰,由于我这个做父亲的努力有了结果。
方案1: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爸爸妈妈才能知道。当你们精心筹备很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将来再做,他却无论怎么样不愿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我们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需要这么做,由于仔细想来,这类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我的方案是:以所能有些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需要。孩子其实就是爸爸妈妈的影子,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特点的一部分。你肯定不期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没耐心的、甚至是暴力的人。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便他的需要非常合理。比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方案2:言出必行
你或许会觉得: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能,除非你期望将来也被他骗。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他了解:父亲不会骗他,父亲说到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赖;其次也能树立父亲言出必行的威信,防止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举个小例子:刚开始给乐乐穿衣,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手,他一直哭闹着不愿,他可能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立刻把东西交回他手里,从此他便非常放心地把东西放手或主动交给我。
方案3:一直如一
尽可能做到一直如一,防止导致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置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规范,假如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可以,就会导致混乱。你可能会忘记我们的不同,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我们的命令非常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导致的。
方案4:不要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我们的喜怒哀乐,即便爸爸妈妈,也无权需要他们每件事根据你的意愿来做,即便你是为了他好。譬如:你觉得他该睡觉了,你必须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必须要让他放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事与愿违。让孩子根据我们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高兴、乐观,还能培养独立、有主见的性格特点。
方案5:忽略孩子的无理需要
遇上孩子提无理需要,或提出合理需要你也没办法满足时,假如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需要,你绝对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可以妥协。不然只能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可以”、“不可以做”时,孩子总是不会立刻舍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不是真的不让他做。这个时候,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可以”,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了解这件事是真的不可以做。
方案6:适合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非常有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必须要做。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家有两排落地书柜,乐乐对里面的东西很有兴趣,一再要打开书柜,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他培养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抹杀他的探究欲。如何解决?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书不好,其次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大家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柜关上。他每次都非常高兴地照办。目前,他不只会打开书柜,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方案7: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可能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他和我一块整理玩具,或者引导他一个人整理。他脱落的东西我让他一个人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一个人爬起来。但凡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一个人做。
方案8:让孩子知道其他人的感受
一个不知道其他人感受的人,是非常难体谅其他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类你可能不想让孩子过早了解。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感受,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所以,我会让乐乐了解我真的非常累,我要睡觉,期望他一个人玩,不要打扰我;我会让乐乐了解我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非常生气;我会让他了解我抱着他非常累,让他一个人走;我会让他了解打其他人,其他人会非常痛,想打其他人先打自己尝试一下;我会让他了解爸爸妈妈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他说对不起;我会让他了解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需要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孩子的性格特点都是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父亲,我期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们追崇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